国一日一事#0921(街拍伎俩)。

十点的早班,其实也是可以多睡一会儿的。但我还是很刻意的在五点钟就睁开了眼,为的是能有更加充裕的准备时间。一来可以让身体肌肉更充分的进入准战斗模式,二来则是能够在六点钟,准时的起跑。 —— 今天是这年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整 6 点日出。

天气真的彻底凉下来了。出门时候的手表显示温度“一”字开头儿,紧跟着的只有个“零”。如果再算上风冷的效应,体感温度只会更低,百分百的跌到个位数字。

如此一来,不光是敏感的鼻腔重新又止不住的断断续续开始流涕(鼻炎?),就连双手十指也久违的迎来了到了冰凉的感觉。而这样开始愈发僵硬的手指,直接影响的就是操控相机的灵敏流畅度了。

本来食指横向操纵的拨轮,一两下就能调整到较为合适的快门区间,现在则会在僵直的状态下调少或拨过。一次两次倒也还好,可全程下来数十张的照片叠加起来,就是几百次的额外调整,不单降低了效率,还更加辛苦了拨轮儿(手指头:我呢?)。

尤其是那些须要即时捕捉的瞬间,一经“这么一折腾”,「决定性瞬间」便荡然无存了。须要的人可能早已走(跑)远,想要的是小鸟也已远走高飞。

这其中更为尴尬的,当属面对面想要瞬间拍摄的陌生路人了。

过往(天热时),只消发现前方不远处有可拍摄的对象,跑动中的我就开始了单手操作的一通调整。待等差不离的接近时,相机也已经进入到了待命的状态中,只差一步合焦加正常曝光,就能用快门将计划内的此情此景收入囊中。

可现在倒好。同样距离的发现“敌情”,单手一通忙疼,结果站住身位时,相机还远未进入到待命模式中,最后只得双手齐上阵,傻不愣登的对着拍摄物细心调整。

听起来似乎也没什么问题呀?可问题就在于,对面是已经发现你在拍 Ta 的人啊……

这一下儿就变得尴尬了。如果是老人或者孩童倒也还好,配以标准微笑的我,总能以友善的笑容表达出我毫无攻击性的简单初衷。可倘若是拍摄同龄人或者戒备心很高的中年男女,这么一站住,等同于释放出了浓密的火药味儿来。

“你是在拍我吗?” 有的人会直截了当的向我发问;转身离开,则是更多被拍摄者的选择。 —— 总之,方才计划好的美妙瞬间,一下就成为了泡影。

让双手热热乎乎的操控,不就没事儿啦?其实这也不光是手指僵硬导致的结果,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得在取景时,需要采取一些额外的动作 —— 伎俩。

我最常用的两种办法,一个叫做陷阱式拍照,另一个则自称之为“指南打北”。

前者是确认好一个构图尚可的场景,然后寻觅有踏入这张画面趋势的人或物,在调整好曝光快门等等参数后,放下相机,假装只是一个站在原地的路人。待等 Ta 们经过时,迅速再将眼前的景象变成数码画面。但这种方法也有个弊端,即除非拍摄的人,可以找到参照物提前“估焦”,否则十有八九这个人(或物)不能作为主体,因为 Ta 大概率是虚的……

后者则需要一些演技了。远处发现一个可拍摄“活物”时,跑到合适的角度地方,然后将相机指向或天上或地上两旁的位置,假装让对方以为我是在拍摄什么其他有意思的东西。当其放下戒备心理时,再迅速调转镜头,对准 Ta,咔嚓结束。这还没完,如果被对方发现了镜头重新向 Ta,这个时候只消等这个人移动后,还保持着镜头一直在原地不动,就能创造出另一种“我没拍你,我是在等你走开,拍你身后”的假象。可有的时候,有的好心路人,真的就以为 Ta 挡住了我的拍照路线,好心的让开了……

……

总而言之,以前博客也有提过,在国内环境中,用 50mm 以下的短焦(广角)拍照片,确实不如在国外社会那般轻松,归根结底,还是大家都心存芥蒂(我自己也是)。

所以,久而久之,我也开始更加喜欢以景色构图为主,将人或其他活物作为画面整体的点缀部分的摄影方式。或许,能成为一种新形式的街拍(也没准早就有了)。

好吧,就酱。

( 国一日一歌,《ほのほ》,spit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