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一日记#0523(当然不止破风啦)。

跟随、跟随。

当下的我,不需要做任何其他事情。只消集中所有的力量,输送到两胯和大腿,继而传递至脚掌,作用着踏板保持高速规律的前进。

而剩下的乱七八糟,一并将它们交给了始终在我前方三米有余的人车身上。

—— 这早在朝阳路上,我遇到了称职的专业破风手。

……

竟然会如此轻松?

方才骑小布刚刚“满月”的我,对成对、成列骑行的事情,还完全处于盲区。

怪不得基普乔格马拉松距离的“breaking2”安排了那么多还摆着箭头矩阵的 Pacer 兔子。

我一面自顾自的展开联想与琢磨,一面咬紧不放的继续紧跟着我的破风手。

或许这就是一堆人骑车的魅力所在吧?

亦或者说,(长距离)跑步也是如此。大家自告奋勇的轮流跑到队伍的前方,用一己之力划破迎面的强风,将自己的力量通过无形的风流,传递到身后的队友身上。

向前、努力、比一个人跑得更远更远……

大抵也就如此吧?

我晃了晃头,风儿摇曳起我的发梢,重新开始了或三七或中分的造型时刻。

噢…… 破风手在路口拐了弯儿,扬长而去了。

……

最后,这天早上到达单位的我,又一次妥妥儿的骑进了 29 分钟。一个被我定义为,“很努力认真骑车的清早”。

不过实际上,今天早晨偶遇优秀的破风手也好,过往几天或害怕迟到或状态正佳的成绩也好,其实都不(全)是因运气所致。

特别是随着日复一日的重复路线骑行下(上班时我从来不改路线),在轻车熟路状态中的「预判力」,才是真正早就屡试不爽好成绩的根本原因。

前边的汽车即将并线,旁边的电瓶机车似乎要突然左拐,提前靠左可以躲过右方的车流,横向的绿灯进入倒数要开始准备发力前进……

等等等等,在 17 年驾龄和“忠孝东路走九遍”的经验辅助下,让我每天早晨的通勤之旅,哪怕打破不了纪录,也能在同样的时间段内,愈发的轻松许多。

……

其实这种骑行过程中的预判力,和跑步时的拍照摄影如出一辙。

后者也是在跑动的过程里,频繁的去集中观察,继而最终激活预判,去提前锁定拍摄的目标。

但是不同于骑车。

决定性瞬间,或者称之为不稳定性瞬间,转瞬即逝。几秒之差,那出现在规则中的“不规则”,便不会遇到。再也不会。

尤其是在人烟寂寥的清早,在光线还不完美的环境下。

集中的观察和预判力,几乎决定了这早唯一几张照片的成败。

但是。

往什么方向去预判,又更应该去观察什么事物的个中规则。

成为了最近开始我拍照时总有些迷茫的痛点。

那么,这个时候又有什么,才是摄影层面的“破风手”呢?

……

( 您不是不要“破风”吗?[抠鼻] )

( 国一首歌,《JOY》,石井明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