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一日一事#0327(可别只是本儿英语书)。

新(形态)工作,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与以前的不同。其他的暂不赘述(也没少说啊),单就从“接货”这一方面儿,就和过往有着不小之差。碍于工作时需要吃饭的缘故(废话),每日外卖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进而还能因此发现很多有外卖业务但肯定没有时间前去“线下相会”的网红实体店。而另一方面,则是鉴于在家的时间愈来愈少,网购的快递随之变得也少了许多许多。

所以,每每时隔许久重新收到快递包裹时,那份好久不曾体会的新鲜兴奋感就又再次上头,甚而充满全身。尤其是昨日收到的那种「邮寄过程已然长到忘记具体是什么了的快递」时,甚至有了种拆盲盒的感觉……不过,一经拆开后,惊喜就漫漫消退了。它只是一本儿书,一本儿从预定到邮寄了一个月之久的英文摄影书籍。

当然,作为手中不超过三本的正儿八经的摄影书,拿到手后还是会迫不及待的想要展开一番阅读。从昨晚到今天(正午前),我始终在用琐事以外的全部时间仔细的翻阅。

这么个认真劲儿,怎么也得看了一半儿了吧?嘿嘿,“认真”倒是不假,但是却只看了四五页儿……

是的,与其说这是一本有着半照片画册半心得教程的摄影书,不如说对我而言还是一本儿高难度的阅读理解英文教材。尤其是不同于以前努力阅读的同为英文的《弗格森自传》题材,掺杂在这本书中的各种摄影专业用语,几乎把“退堂鼓”直接怼到了我的脸前。 —— “敲吧,快敲吧,你这水平读不了。”

看在价格不菲和漂洋过海(从大不列颠)邮寄而来的份子上,我还是没有轻易妥协。于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场景出现了。一个坐在床上的男人,左手撑着书,右手划弄着手机,屁股一旁还放着台相机。不知道他究竟在干嘛。

但我想,不出意外的话,我肯定还是会差不离儿的认真看完整本。因为自己心知肚明,当下摄影与我的关系和状态,绝对须要“一些什么”,才能让其继续前进。否则,不仅只是原地踏步,甚而还会有中途放弃的可能。而这本完完全全都是在讲“街头摄影”题材的书,正中(我的)下怀。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似乎就开始不再喜欢用绝对的长焦去怼脸拍照了。无论那个人是光鲜亮丽,还是充满岁月的褶子(非贬义),全都让我提不起兴趣来。亦或者说,那种无法交代前后关系的“特写”,或者单单只是体现底层人民困苦生活的照片,没有意思。除非,在乌克兰去拍那些或战争或难民的纪实摄影(打个比方),否则你只是在用平常百姓的众生相在撑起整张画面。(大概率)转眼就忘。

而刻意纳入(些许)环境因素的短焦,甚至广角镜头,则不同。它们不再是单一的以人为主题,也会将前中后的周遭事物并入画面。这种时候,色彩、构图、光线的使用,全部都需要放在一起思考了,与此同时呈现出的画面,也(可能)开始拥有了叙事的能力。

如果在这其中,还能捕捉到极难“摆拍出来”的瞬间,那就更加美妙了。平日生活的错综复杂的一瞬,被镜头内侧的双眼重新将条理捋顺,最后好像贴上了“幸运”标签一样,变成一张张照片作品。让(相较而言)不太懂的人认为你这是“赶上了”,让有些明白的人知晓这张照片后的“处心积虑”。

欸,我还是继续查着字典,赶紧看书并付诸实践吧!

( 国一日一歌,《Let There Be Love》,Oasis。 )

( 致哀,愿逝者安息。 )

( 虽然我觉得,好难安息。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