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一日一事#0123(你我他她)。

粗略算起来,转行到“卖裤子”的工作也有小二十天了。这其中的绝大部分时间(社区活动以外),都是需要老老实实的站岗到“Floor”上,去做一名称职的销售。

这样的工作,自然躲不开“待人接物”。特别是 to C(可以这么说吧?)的行业,每天面对的人,几乎都不会重样。次次都是新面孔。所以,每一次招呼,都是在开启一个个新的“Connection”(联结)。

我不习惯分“早中晚”的对进来的人们热情说到,早上好(等等)。而是随口道声“您好”(也没有拉长音),过程极其自然,丝毫不需要一点儿“系统反应时间”,无论男女老少。

新认识的同事亦是如此。对(明显能看出)稍大岁数的人,我会说您好;对尚未熟络的同龄以及甚至(明显感觉)差了近“一轮儿”的小伙伴,我还是会说您好。这让有些“大姐姐”(非贬义)产生了些许“不太高兴”的反应,进而有的小伙伴真的私下和我说,“国一呀,不用叫我‘您’,显老啦哈哈。” —— 其实这道理我心里大大滴明白,但“您”这个字眼儿,真的捆绑了我的灵魂和肉体,一时半会儿解脱不开……

可实际上,在小时候(约莫小学毕业前),我可完全不是这样的。逢人就是“你”,也丝毫不需要一点儿“系统反应时间”,同样也无论男女老少。但毕竟“童言无忌”,大人们也就都“不跟我不一般见识”了。

不过转折发生在了小学毕业以后。那年的夏天(七月),爷爷因为心梗,突然离开了我们。仅剩下我与奶奶作伴(以前博客有说过我和爷爷奶奶生活)。过往,很多和爷爷玩游戏、骑车、上下学、看电视等等环节的“伙伴”,都变成了和对这些不太擅长(不感兴趣)的奶奶。一时间,诸多不便和矛盾就在“隔辈儿人”的我俩之间展开了。

顶嘴、争吵、打架(并没有…),我和奶奶单独相处时,总是躲不开歇斯底里的对喊。而在这些过程中,我就是一个劲儿的“你你你”。

直到有一次(初中?),在一次争吵中,我真的把奶奶给气得够呛。本来身上啥毛病都没有的身子板儿极好的老人家,晕头转向的躺到了床上。这可给我吓坏了。虽然和奶奶吵架频次颇多,但打心底,我还是那个从小在爷爷奶奶跟前儿长大的孩子,她是我“相依为命”的亲人。

奶奶躺在床上说,“国~ 以后你跟奶奶说话,可不能老‘你我他她’的,得学会说‘您’。和外人岁数年长的人也是一样。” —— 是的,就这么一次一句话,就把我“点拨”了(是这么说吗?)。打那以后,我开始习惯了和所有年长以及不太熟络的人,说“您”。

其实,慢慢的在我看来,说“您”不光是礼貌的一种体现,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北京人儿”的一个标签。习惯了“您”以后,我越来越开始注意他人的言语习惯,甚至通过说“您”的语态,能判断出这人是不是来自“四九城”里。

时光荏苒,转瞬我进入到了“服务行业”(算是吧?)。当“您”已经与我捆绑到不能再紧的时候,对待客人也让我能够更加轻松自如。只不过嘛,在面对“大姐姐”和小伙伴时,真的还是得琢磨琢磨,要不要你我他她。

咳咳,我已经正式开启 lululemon Solana 的工作啦,有空您常来!

(如有)

( 国一日一歌,《仰望》,杨丞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