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切后传。

“师傅!等一下儿!”我用奇怪的声音说到。随即,看着师傅手中推子离开脑袋瓜儿的我用尽了全身力气打了个宇宙超级霹雳无敌的大喷嚏,“啊切!!”。响彻整个理发店。

您可别以为我小题大做。当理发(或者说剃头更为恰当)的款型是圆寸时,四处横飞的发渣儿可都是精确到毫米级别的,漫威的蚁人看过吗,比在量子化前的他可小多了。这么小的发渣儿进到鼻子里,能不痒嘛。科学上简单解释,就是异物们“飞进”鼻腔,位于鼻粘膜上的三叉神经向作用于肺部的呼吸肌发出“防御性反射”指令,随后鼻子司令便不由自主的猛烈地排出空气将异物“驱逐出境”这一战斗过程……当然有时候,中华五千年沉淀出来的习俗和传统会凌驾于科学之上,让人为之一惊“咦?还真是!”

打喷嚏也是有些“典故”的。这里大体存在两个“流派”,一方是坚持“一想二骂”,另一方则是咬定“一骂二想”。且先不论谁对谁错,以打喷嚏为兆验的习俗,从《诗经》时代就已经有过记载,如此看来,祖宗们在公元前11世纪就开始琢磨打喷嚏的事儿了……

《诗经》中有一民俗歌谣名为《邶风·终风》,其诗有云“寤言不寐,愿言则嚏”,啥意思?我也不懂,但是百度搜索告诉了我是“醒来就睡不着,思念就打喷嚏”……“浪漫至极的打喷嚏”被唐宋八大家苏轼在《元日》诗中再次提起,“白发苍颜谁肯记,晓来频嚏为何人”。至此,留给了后人一个“打喷嚏是有人在思念”的典故。可南宋的著名文学家洪迈举手表示反对,《容斋随笔》中提及“今人喷嚏不止者,必噀唾祝云”——“我打喷嚏肯定是在说我坏话呢哼”……直到清代的《笑林广记》都延续着“喷嚏鼻子痒,有人背他讲”这样一句话。

您要说就中国人这么“迷信”吧,还真不是。岛国邻居,日本人民的《一拳超人(one punch-man)》的OVA动画片儿里有这么一集,S级英雄银色獠牙(估计您并不关心这点…)在背地里说自己徒弟茶岚子有点儿笨的时候,镜头就一下儿切到了打喷嚏的傻徒弟。我是特别想去搜搜日本人关于“打喷嚏”典故的由来,可我要真有那“语言本事”,想必一定会是先用到“正地儿”上去。咳咳……

想罢,不知道周六去考试而不在身旁的王一同学有没有因为我,正在打着喷嚏呢。(思考)

#博客标题为什么叫啊切后传是因为我发现啊切的标题在2015年的某一篇被用过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