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一日一事#0825(数码眼睛)。

严格意义上讲,这一整个盛夏酷暑直到昨日晚上,我才第一次全程的没有开过半会儿空调。只靠一台古董级别的老旧风扇,让屋里的空气好似还在快速流动。

失去了冷气输出的房间,迎来了久违的安静。钟表指针的分秒摆动,窗外广场零零散散还未消停的纳凉人们,以及循环播放可以归纳为白噪音的扇叶。它们在这日夜晚才终于组建成了夏日本该的过往旋律。在它们的伴奏之下,我的呼吸声由重变轻,由快向缓。进而最终夺走了清醒的意识,进入了梦乡。

若干钟头后,一觉醒来,非但没有长夜恼人的热汗,甚而还能觉察出一丝寒意。夏天果不其然的逐步远去,就连三伏天的尾巴 —— 末伏,也在昨天拉上了这季帷幕。

金秋送爽也好,天高云淡也好。似乎所有人们都对秋天,报以着绝对欢迎的饱满热情。在寒风凛凛前,难耐酷暑之后,这样不冷不热的短暂秋日,确实叫人心往。可换到自己,却对「出现时间相对短暂的任何事物」充满着悲凉的态度。我害怕美丽的烟火,害怕迷人的白雪,害怕一现的昙花,也害怕曼妙的金秋。

如果说当夏日进入苟延残喘的倒计时间,有什么值得期待的事情,那一定躲不开苹果的秋季发布会。每年的八月底九月初的夏秋之际,苹果都会发出充满悬念的海报,配上咬文嚼字的 slogan,冲上流量榜,夺人关注眼球。

今年也不例外。早晨出门前的新闻回看中,率先就是一张 9 月 8 日(BJT)的苹果发布会头条。「超前瞻」的简单文字,配以星空的背景,叫我浮想联翩。我想,这年秋季主打的 iPhone 14 系列机,一定又是以影像功能夺回市场的主打战略吧。

但今时不同往日,国内诸如小米、OPPO、华为等等厂商,早已不是那个当年俯首称臣甘作学生的状态了。与徕卡(或蔡司)联名,甚而与徕卡联合开发(滤镜)影像,已经让诸多厂商尝到了甜头。用户亦是如此,拿起小米 U12S 的徕卡镜头拍下来的,确实就是有别于 iPhone 的“德味”。

这代的 iPhone 该如何夺回自己的领地呢?我一面思索,一面穿戴整齐。在出门儿的最后一刻,一个回身儿,把手中的 GR3x 换成了昨天陪我逛宜家的 GR3。这只不过少了个“x”字母儿的 GR,一直是我久久未能驾驭的机器。因为它的镜头焦距和所有主流手机的主镜头一样,都是 28mm(注:iPhone 11 以后多为 26mm)。

以前我也在博客中很多次提到 28、35、40、50mm……等等乃至更长焦段镜头的使用和感想。但一年下来,最终留在身边的(其中之一),反倒竟然是其中为我没留下过什么满意作品的 28 毫米。可就是这个似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难有改观的它,却是我的一块儿心头肉。

—— 亦或者直截了当的说,只有 28mm(35也有可能),才能让我真正的更加热爱「街头人文摄影」吧。

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40mm 的 GR3x 陪伴我时间最为长久,继而已经到了仅凭双眼就可以捕捉出镜头取景框的画面能力。所看即所得,正是这个几乎等同于人眼对角线的焦距的优势。也在它的帮助下,我得以一边跑步一边深耕自己新的兴趣爱好。两不耽误。

可 40 毫米,在有些时候,太过上帝视角了。或者说,可以探望稍远距离的它,在 GR 的小巧机身掩护下,已经可以做到在不打扰拍摄物体(多为人)的前提下,以一个“上帝”的第三人称视角拍摄下画面。

它的好处在于,完美的呈现了第三人称的所有细节,坏处则在于,与拍摄物体始终充满着格格不入的“距离感”。这个缺点在构图和色彩得当时,被完全掩盖,甚而还能更加出彩。但在构图和色彩稍有差池时,整体的画面便犹如“白开水”一般索然无味了。

而 28 毫米焦距则不会。手持这个焦距的镜头时,必须要「参与其中」,成为捕捉画面现场的一份子。但这反而成为了拍摄的最大难题。即,如何在不打扰被拍摄物体(多为人)的前提下,增加更多的第一人称的临场感。

这便大抵是我始终无法驾驭 28 毫米用于「街头人文摄影」的屏障。

……

这天闲来无事,我翻了翻手机里 28 毫米左右焦距的照片。

里边精彩美妙的 28mm 瞬间,多为手机拍摄。张张让人追忆过往,流连忘返。

或许 28 真的还是拍自己认识的人更为适当?或许 28 可以多去拍一拍下一个爱的人。

或许吧。

( 国一日一歌,《幸せな結末》,铃木雅之/松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