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一个记忆#0721(标题如日期)

俗话讲得好,“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我偏不说)”。今儿个正是二伏的第一天,自然也就是选择吃面的好日子(防杠头非必需)。伏天儿齁儿老热的,为什么还要吃热面呢?为此我还真去自我科普了一番。前有《魏氏春秋》里提到,“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甚至还附加美白(皎然)功效;后有南朝《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吃个面捎带手还能辟邪……其实这北方习俗更多的意义则在于,大热天儿的少下厨炒几个菜,换成(相对起来)制作方便的面食。吃后出点儿汗,驱病还能“败心火”。何乐而不为。

既然头伏饺子都吃了,我决定今年一改往年的不屑,把这句“俚语”也续上摊儿,今天就整它一碗面吃。然而,待等端上桌,我一边儿捧着热腾腾的大碗儿面,另一边儿却在想着“吴签”,啊不对,跑题了,是另一边儿却在心心念着河南的雨水灾情。“河南的老百姓们,就甭提安心吃碗二伏面了,连整个人都‘过了水’了(非嘲讽),唉……” 走神儿想到这里,我便被碗里热腾腾的面条儿烫了舌头。经过这一下儿物理攻击,我方才突然回想起。九年前的今天,二〇一二年的七月二十一号,在一个并不是二伏面的日子,我却既吃了碗儿烫嘴的热面,又整个人“过了一遍水”。

啊,这都九年了。我成功做完一道简单的减法数学题,然后一下儿就跳转回到了那个自己还是二十五岁的青春年代(现在也不老好嘛?!)。九年前的今天,一个阴沉沉的黄昏傍晚,全家人伴着已经下起来零星小雨,齐聚在距离家其实也不算远的一处饭馆包间儿。“老张家”平日里走得近乎的人儿悉数到场,男女老少,有大有小。那天只有一个方针路线,那就是“同一家人同一个梦想”,为我那即将出国留学的表妹姜萌(姑姑的女儿)把酒言欢,举杯壮行。

真是来了不少人啊,甚至还有姑父工作上的好哥们儿弟兄。我和表妹一面站在酒家楼外的停车场一个个的等待,一面在心中对那些开着豪车而来的“哥们儿弟兄”发出万千感慨。“我去,还特么有开悍马来的呐?”看到其中一个东北老大哥的座驾,心里的OS居然忍不住从嘴里蹦了出来。“这种车,坐起来忒高,肯定不太舒服。”随即,我只好用这种扭曲思想,聊以慰藉。

果不其然,全家人几乎一到场,再外加上哥们儿弟兄齐聚一堂。推杯换盏,这酒喝得就没边儿了。从刚开始还一个个的祝福表妹学业有成前途无量,到后来不能喝酒的一边儿待着去,只有还能喝酒的可以留在圆桌前享受快乐星球。想换啤的?根本不可能。要么继续白酒,要么串点儿干红,反正没多久,胃里肚子中就犹如翻江倒海一般。于这样的欢乐现场,在场的所有人都有说有笑,谁也没往窗外多瞅一眼,无暇顾及渐大的雨势……终于,都喝美了,可以结账散伙儿各回各家了,大家才发现,不对啊,怎么外头一直下着那么大的雨。

可这里毕竟是酒家,不是酒店,只有包间儿,没有客房。所以,再大的雨,也得硬着头皮回家不是。于是乎,所有人都皱着眉头站在一楼大堂向外张望。“那我们先走了啊!” 悍马而来的东北大哥率先发话,随即便把车钥匙塞到了媳妇儿手里。不一会儿,只见犹如坦克一般的悍马,极其平稳的开到了大门儿前,东北大哥一挥手,便招呼了几个顺道的亲戚,一同坐上了“坦克”。“卧槽,这么高的车,真牛逼啊!” 我那起初的傲慢与偏见,随着淌水远去的悍马身影,荡然无存。

“门口儿的道路没什么大的积水,还是可以出发的。” 姑父向其他家人继续说到,“但是啊,今天可就别往什么小道开了,车肯定得误里头。” 亲戚们纷纷点头,然后出门急跑上车,陆续离开。“咱也走吧。” 开着得有十来万公里数儿“老爷车”的姑姑,对我和奶奶说到。彼时已经喝得上了天的我,哪儿还怕入水呀。姑姑这么一招呼,我就搀着奶奶一屁股坐上了小轿车。载着表妹和她爷爷奶奶的姑父摇下车窗对我们再次嘱咐,“可千万别涉水啊!” 我想我的姑姑一定不懂“涉水”是什么意思吧……总之,本来离家只有不到三四公里的距离,我们却是当晚最后进家门儿的那一拨。

“欸?国一,你看前面为什么那么多车都停下来了呀?” 姑姑一面小心开着车,一面透过疯狂摇曳的雨刷器指着前方停下来的一堆车子。只见在离家不到一公里距离的一个稍有些低洼的十字路口前,几乎所有汽车都犹犹豫豫的停了下来。“是不是路口积水,都不敢过去呀?” 我有些疑惑的看向姑姑,“我觉得,咱们就一档过去,应该没问题吧?” 姑姑却很坚决的给予了回答。

毕竟奶奶在车上嘛,从这里就下车,冒着大雨走回家,老人怎么受得了,如果再淋雨生出个病就更不好办了。一不做二不休,姑姑一咬牙一跺脚,就跺在了油门儿上。于是,在众多靠边儿停的车子面前,我们一时间成为了这里唯一的勇士,笔直朝积水的路口开去。

“好像不太对劲?” 我惶惶不安的小声对姑姑说到,但其实我们的车子已经差不多停下来无法前进了。就在这个时候,姑姑做出了我这辈子都忘不了的神级操作(哭笑不得),重新点了一回火儿……

这下儿终于踏实了,车子彻底的误在水里了。“下车吧。” 姑姑已然也觉得没有希望后,嘱咐我打好雨伞,搀扶好奶奶。接着,随着车门使劲那么一开,我第一次在车里被水没过了脚脖子……后来,大雨中,我们仨在一把伞之下,淌水走过了路口。回头儿望着虽然锁好了门,但有三分之一泡在水里的车,懊悔万分,唏嘘不已。待等我们从大雨里终于回到屋内时,已然浑身湿透,“浇”头烂额。(次日检修报告说发动机坏了……)

那一年的“721”,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天气的北京,彻底的瘫痪了。近二百万人受灾,多达一万余间房屋倒塌,甚至还有七十九条鲜活的生命随之而去。这给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敲响了绝命警钟,打了当头一棒。

然而,同样的惨痛天灾,在九年后的昨日于河南再次上演,真心保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愿灾难永远古德拜、再也不见!

(你问我捐钱了吗?捐了。)

( 国一日一歌,《ハローグッバイ》,Suck a Stew D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