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一日一事#0219(不同角度看照片儿)。

记得之前有回聊到过,iOS 系统自带的相册推荐功能很有意思,时不时的总能蹦出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老照片儿(前提是存在手机上)。要么是根据日期列出历史上的今天(或近日),要么是依照地理位置弹出那些回忆让我们故地重游,要么就是冷不丁的整个你和谁的系列出来叙叙旧……等等随机性十分有意思。当然啦,对于最后一种情况,如果和异性盆友合影颇多,那么你就要谨慎行事了。

所以,之前也有说过(烦不烦),这个 iOS 相册推荐已经成为了自己每天必须要点开看看的功能了。特别是在这个既不能跑步,更无法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时间段里,每次跳出来的奔跑回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我积蓄那已跌落谷底的信心,让我还不至于发展到崩溃得彻彻底底。

过往年头儿里二月的这些天,还没有完全的离开过春节的时间范围,所以今天蹦出个逛庙会,明天看到几张假期旅行富士山,美好和甜蜜仿佛都藏在了过去。专属跑步的甜蜜也不例外,四年前的今天,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出国旅行并且完成马拉松比赛。

—— 什么马?—— 泉州马拉松。

—— 嗐,不就是福建嘛!—— 是大阪泉州国际市民马拉松!……

说来真的有些讽刺。别人问我首马(第一个马拉松)是哪儿,我每次都回答东马。对方随即拍手叫绝,东京马拉松果然高大上。我只好补充道来,是东营马拉松。而每当别人问我第一次出国马拉松是哪儿时,就又出现了如上所述的另一种尴尬……但不管怎么说,哪里都是42.195公里,能自己一人儿勇敢的迈出国门参加比赛,才是最重要的。

特别是第一次参加国外马拉松选了这么一个几乎不为人知的小众赛事,反倒让我的国外首马回忆更加弥足珍贵。四年前一个人第一次拽着行李箱乘车寻找下榻酒店,第一次一个人在国外赛前领取参赛物品,第一次害怕比赛日当天迟到而好像高考一般提前踩点儿”考场“,第一次周遭的跑者都是外国人(虽然长得差不多),第一次从鸣枪开始便被严肃跑者们各种超越,第一次完赛后有志愿者九十度鞠躬递上毛巾,甚至第一次跑完的国外马拉松竟然没有奖牌……这一切的细节即便没有照片的提醒,也历历在目。

然而,作为一名路跑赛事组织者(其实就是个执行的苦工),再次回顾和回想那一次次参加过的日本的小众马拉松赛事时,却总会产生许多从业者的疑问。为什么没什么赞助商的它们,却可以年年不间断的(除2020)举办;为什么拉个大横幅吹个简单的气拱门或者一些指示牌反复的使用,却没有参赛者吐槽嫌弃;为什么所有人都拼尽全力的奔跑,却几乎见不到心脏骤停倒地的极端事件发生;为什么坑哧吭哧好不容易跑完全程连块儿奖牌都不发,却没有听到任何怨言;为什么比赛起跑时间将至,大家也遵守规则的好好排队;为什么同样是吃能量胶和各种补给,除去水站和补给站的马路却洁净如新;为什么赛道上没有人大声交头接耳;为什么一路都没什么人呵儿哈吐痰……为什么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

这些组委会做的事情和跑者的举动,全都没有什么“日本田协“的类似《赛事执行标准》和《跑者规范》背书和约束,组织执行方和参与者却都能把这个社会里的大多数优良品质带到赛场之上。这才是日本马拉松乃至东京马拉松能被世界所知的最主要原因,赛事硬件水平对品质口碑的决定和影响,微乎其微。

再回来看我们国内的赛事。一场比赛能不能办,先得通过政府层层审批,就好像马拉松是一个疾病疫情的最大培养皿,甚至超过飞机火车等交通运输以及旅游胜地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又好像马拉松是最有可能发生恐怖袭击的场合,甚至怀疑穿着背心儿小裤衩儿的跑者会威胁到国家安全。待等通过了政府层面儿,这边的领导不喜欢时尚元素,那边儿的领导墨守陈规,最后大部分的创新和升级都被扼杀在了摇篮里。这边儿上个5G打印领物小票,那边儿上台人脸指纹甚至掌静脉识别……这些和最后选手参加的马拉松比赛有毛关系?还不是为了满足某些领导层面的”科技感“欲望和执念。

转到生活民生。都说,我们现在是个互联网大国,我们的移动支付市场随处可见;外卖发达物流便利;社交平台丰富多彩,交流更加快捷……到最后,我们用新生的各种科技技术全盘否定了自己曾经的传统。 —— 走出家门儿,我感受不到一丝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悠久气息,甚至离家不远处的工人体育场翻建,都是彻底的推倒重来。

( 国一日一歌,《猫ちぐら》,Spitz。 )